為進一步提升患者及公眾對糖尿病的認識、幫助患者掌握正確的糖尿病護理知識,由上海市糖尿病康復協會主辦、BD中國支持的 “上海第七屆聯合國糖尿病日主題會”健康大講堂日前在上海圖書館舉辦。上海市糖尿病康復協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彭永德教授在會上提示糖友:堅持規範註射胰島素,降低皮下脂肪增生風險,更好地控制血糖波動,有助於實現血糖長期達標的目標。
  彭教授介紹,剛剛過去的11月7日,是第4個“中國糖尿病規範註射日”,自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在 “2010年國際糖尿病教育管理論壇”上設立至今已經走過四個年頭,但是目前,中國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率仍不容樂觀。根據一項涉及全球16個國家、171個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只有不到一成的患者掌握了正確的胰島素註射技術,直接導致已經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只有37%的血糖達標率。
  2012年底開始,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 “ITQ糖尿病規範註射技術調查”。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高達80%的患者重覆使用針頭3次以上,此外,近40%的患者註射完畢後針頭滯留不到10秒即拔出,53%的患者從未檢查過註射部位。
  調查還發現,25%的胰島素治療患者發生脂肪增生現象,60%的患者曾在脂肪增生處進行註射。 “針頭重覆使用、不進行註射部位輪換易造成皮下脂肪增生,而由於在脂肪增生處註射疼痛小,很多患者喜歡在增生部位註射胰島素,這樣會導致胰島素吸收減少或不穩定,造成血糖波動進而影響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彭教授指出,“人體適合註射胰島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側、手臂外側四分之一處和臀部。為避免皮下脂肪增生,患者在輪換註射時要註意註射點之間相隔一個手指寬度的距離,應儘量避免在一個月內重覆使用同一註射點。 ”
  彭教授最後說:“胰島素註射到皮下組織才能保證穩定的發揮作用,如果針頭過長容易導致肌肉註射,加快胰島素吸收,影響胰島素作用的發揮,進而造成低血糖。ITQ調查顯示,75%的患者已使用4mm或5mm超細超短型的針頭,這種針頭可以輕鬆穿過表皮真層皮,進入到皮下組織,大大減少肌肉註射和低血糖的風險。並且,當針頭插入含有較少神經末梢的皮下脂肪層時,幾乎無疼痛感,註射時大多數情況下無需捏起皮膚,單手操作即可。這將使規範註射流程進一步簡化,在方便糖尿病患者的同時,也使註射更準確、更安全、更舒適,客觀上為不斷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從性和規範操作性提供了基礎。 ” (芊芊雁)
  (原標題:胰島素註射不規範 小心皮下脂肪增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04aknu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